
區域協調發展對于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地區經濟表現如何?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最新消息顯示,2016年上半年,地區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有進,區域發展新亮點不斷涌現,呈現出“...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出臺,改革重大舉措陸續實施,改革成效不斷顯現,有力推進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要清醒地看到,國企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有些還相當嚴重。尤其是體制性、機制性問題已經成為國企改革的重大障礙,...
由經濟日報社中經趨勢研究院、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和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共同編制的2016年一季度中經產業景氣指數7月28日發布。從2016年開始,中經產業景氣指數采集的行業與以往略有不同,...
今年上半年,重慶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5億元,上繳稅費19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6%和28.1%。“重慶國企發展逆市上揚,是近年來通過資本運營、去劣保優、創新發展等舉措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的效果。”重慶市國資委副主任林軍說,...
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要求通過兼并重組、創新合作、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等途徑,形成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機制。這為進一步加快國企結構調整提供了指引。...
“過去,很多投資項目的審批決策權都在總部,有時一個流程就得走一個月。現在,原本由總部決策的70多個事項授權給了我們子公司董事會,我們的責任重了,決策速度大幅提升,多年沒有進展的海外業務也取得了突破。”說起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今年初啟動的分類授權改革,...
8月1日,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發布,為49.9%,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新華社記者 李 安攝 7月份,制造業PMI微幅回落,但高技術制造業創年內新高;非制造業PMI創年內新高,服務業增速加快。業內人士認為,...
國企改革,既是老話題,也是新挑戰。過去數十年,幾次三番,老毛病剛消除,新問題又冒出。如今經濟步入新常態,國企改革難度更甚。如山的壓力,能否成為改革的動力? 山東省委省政府作出肯定回答。改革是利益的調整,...
7月20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舉辦國有企業創新文化研討會。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局長盧衛東說,中央企業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研發投入超過全國研發投入總額的四分之一。 盧衛東還表示,創新文化是以創新為主導價值觀,...
今年上半年,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凸顯,改革轉型任務艱巨繁重。面對困難和挑戰,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不斷深化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認識,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